日本汉方夹着尾巴做药;国产医疗器械成功掘金中东;医保局引导集采药品进药店等四条快讯


时间: 2024-11-02 11:49:24 |   作者: 清洁类

  “目前全世界70%以上的中药市场,都被日本的汉方药占据”的数据,不知从何而来。其实,日本汉方药市场规模小于同仁堂销售规模。据日本厚生劳动省《药事工业生产动态统计年报》,2020年日本汉方药生产总额2135.68亿日元,缺乏出海能力,以内销为主。日本汉方药寡头津村2022财年销售总额1400亿日元,日本内销占比89.1%,出口中国占比10.9%,在中国业务收入为153亿日元,还不到太极集团藿香正气口服液销售额一半。

  中药材价格暴涨也与日本无关。日本中药原材料约83%从中国进口,但下游汉方需求端弱小,没有定价权。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2023年我国出口到日本市场的中药材2.9亿美元,出口量2.5万吨。这很多吗?据各地统计局及中医药管理局数据,2023年,贵州省中药材产量305.59万吨,云南省中药材产量87.80万吨,甘肃省中药材产量148.9万吨。

  汉方在日本的发展受到严格限制,津村把成长希望放在中国,规划2031年在中国的中成药制剂业务收入超过7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再造一个津村。

  在渺小的汉方药企旁边,是日本强大的跨国药企阵营,武田、大冢、安斯泰来、第一三共、中外制药、卫材2022财年合计营收达到777亿美元,这才是中国药企学习的榜样。

  不过,日本制造业在狭窄拥挤的空间内精耕细作的工匠精神,也体现于汉方药,有可以让我们经典名方借鉴之处。

  图片汉方药仰望我国中药巨人,左图为2020 年日本汉方药与我国中药行业市场规模对比,右图为2020 年日本汉方药市场占比与我国中药行业对比

  日本汉方药同样经历过“失去的30年”,1992年市场规模已接近2000亿日元,随后陷入漫长的停滞。

  上世纪90年代“小柴胡汤事件”对日本汉方药造成较大冲击,至1999年底,因服小柴胡汤造成间质性肺炎的患者188例,死亡22例,导致处于事件中心的日本津村旗下顺天堂药业破产。

  小柴胡汤在日本被大范围的使用在治疗慢性肝炎,估计每年服用者有100万人。但不是所有肝炎,都是小柴胡汤证。事件演绎的是中医辨证论治(一人一方)与大规模运用的经典矛盾。

  处方来源受到限制。日本政府1975年颁布的《一般用汉方制剂承认基准》,收录210种常用处方(2017年增补版收录处方已达294个),绝大部分出自中医经典名著,其中来自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中的方剂将近半数。市售所有汉方制剂的处方基本来源于此基准。

  创新扩容受到限制。若为基准之外,则需提供处方合理性依据,并进行药理毒理学和临床研究,因此,在日本研发新汉方制剂的要求多、难度大,并需强大的资金支持,迄今尚未有新的医用汉方制剂研发成功的案例。

  监管不断强化。日本汉方制药协会制定的《医疗用汉方浸膏制剂的生产管理和品质管理基准》,可视为汉方GMP。比照西药的EBM(双盲对照,随机分组,多中心观察)原则在汉方中实施,确认临床功效、安全性,生产厂商要提供汉方制剂、浸膏与标准汤剂进行统一性比较的资料,用以下一步一致性验证。

  没有“汉方医”这一行医资格。汉方药由西医开具,并且在官方文件中药品的功能主治表述主要使用西医病名。因此,日本汉方药具有中药西用的特点,同时在日本开具汉方药的医师基本不具备中医辨证论治的能力。

  汉方药弱势尽显,处处被西医药标准为难,一般是用来填补西医药不足的部分。在治疗药物方面,汉方药通常不是患者的第一选择,而是尝试过各种西药之后的备选。

  出海也是灰头土脸。自2015年起,津村不断与FDA沟通,探讨其核心产品大建中汤在美上市的可能性,并很快在美完成8项临床试验。到今天都没有被FDA批准。

  津村在日本一家独大,占汉方药市场规模约60%,同时占医疗用汉方制剂市场规模83.2%。在原材料涨价及日本医保控费双杀下,津村近年露出疲态,毛利率降至约11.3%,但其对高品质汉方制剂的坚守值得学习。

  中药讲究道地药材(质优效佳),天然药物的品质优劣,离不开一定的地域自然禀赋,四川的黄连、川芎、附子,江苏的薄荷、苍术,广东的砂仁,东北的人参、细辛、五味子,云南的茯苓、三七,山东的阿胶,甘肃的当归,宁夏的枸杞,青海的大黄,内蒙的黄芪,山西的党参,河南的地黄、牛膝、山药、菊花,都是著名的道地药材。

  相比对道地药材的执着,原料生药的农药残留量控制,可能是更紧迫的现实问题。据农药学学报2022年文章《中药材中农药残留现状及控制措施评析》,几乎所有的中药材样品中都有残留农药被检出,其中含量最低的为0.0001mg/kg,高的达0.3mg/kg。非常诡异的是,有机氯类农药(滴滴涕、六六六、六氯苯、氯丹和硫丹)已于1984年在我国全面不再使用,至今在中药材中仍有几率存在残留。马虹英等测定19个批次的西洋参Panacis quinquefolii radix和人参Ginseng radix et rhizoma样品,全部检出有机氯类农药残留,其中五氯硝基苯(PCNB)的最高残留量达到3167ng/g,超过药典标准31倍,仅有4批样品中该类农药的残留量符合药典标准;测定的7批三七Notoginseng radix et rhizoma样品中也只有4批符合药典标准,其中PCNB的最高残留量达到898ng/g,几乎达到了药典标准的9倍。

  据国开证券,津村原料生药约90%来源于我国,在中国扩大自主管理农场比例,从2017年50%提升至2021年79.6%,以保证品质和安全性。内部管理农场由津村指导种植,秉持“汉方品质始于农田”的观点,按照津村GACP指南,从原料生药的种植到制备加工的工序管理,均进行严格的品质控制。制定生药生产标准书,规定每种生药能够正常的使用的农药及其使用方法,建立生药溯源体系、指导监督检查生药种植农户的机制方法。复盘津村近10年来的专利布局,质量控制相关专利约占83.7%,包含生药鉴别、微生物限度和农药残留检查、成分分析技术和生物测定。

  津村把葛根汤等处方中使用的生药-麻黄全部改为自种,全部129个处方中约有70%的处方使用甘草,也在努力提高种植技术精度。对于六君子汤等处方中使用的人参,也在研究不需毁林的可持续种植方法,2020年首次实现人参的农田种植,收获率超预期。

  津村的核心优势是可提供品质均一性的汉方制剂。固定生药产地,只使用符合津村规定的相关标准的合格生药,抑制原料生药的差异,同时在制剂生产中,通过积累和管理每批生药所含成分的数据,优化各批次间有效成分的均衡。为最大限度抑制浸膏成分变化,还自主研发生产线,用电脑控制每种制剂生产,最终实现汉方制剂最终产品的品质均一性。

  医用汉方制剂(处方药)仅占日本健康保险年度总额的1.2%-1.5%,一般用汉方制剂(OTC药品)约占自费药物市场的1.4%。

  据国开证券,2020年日本汉方药市场规模换算成人民币约106.8亿元,相较于我国近7000亿元的中药饮片及中成药的市场规模还很小。同时按2020年数据测算,日本汉方药市场占整个日本药品市场的规模不及2%,而我国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市场规模占到我国药品收入已将近25%。

  津村2012-2021年收入复合增速约2.3%,但中国业务规划10年(2021年-2031年)收入复合增速将达到35%,力争2024 年成为中国市占率第一的生药和饮片企业,2031年中成药制剂业务进入中国行业前10 名。

  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磷选后,324首经典名方可豁免临床试验上市,国内超过40家上市公司布局。经典名方制剂与日本汉方药一样,处方来源于古籍,其中第一批古代经典名方目录中,汉代方剂29首,‌唐代方剂4首,‌宋代方剂11首,‌金元时期方剂11首,‌明代方剂17首,‌清代方剂28首。

  2022年12月,康缘药业苓桂术甘颗粒获批首个经典名方,处方出自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

  康缘药业将苓桂术甘汤创造性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脾阳虚证治疗,发现其通过肝细胞膜甲状腺激素受体途径提高脂肪酸水溶性和增加脂肪酸β氧化而治疗NAFLD的作用新机制。项目组进一步研究,开展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首次提供苓桂术甘汤治疗NAFLD脾阳虚证可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预防2型糖尿病(T2DM)发生的循证证据,并发现苓桂术甘汤用于瘦型脂肪肝(BMI24)患者是无效的,验证出痰饮论治NAFLD科学性(肥人多痰),在传承中医药中推陈出新。

  按目录管理的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可豁免临床试验,研制周期缩短,从经典名方目录公布到苓桂术甘汤获批上市仅用时4年。

  据国联证券测算,估计2035年国内医药工业主营收入将达到40347亿元。假设2035年经典名方目录中324首均获批上市,对标日本汉方制剂市占率约2%,预期2035年国内经典名方市场规模有望达到807亿元,2023-2035年CAGR为67.5%。

  目前共有7款中药经典名方获批上市,从报产到获批平均历时6个月左右。2024H1,13个中药经典名方申报上市,康缘药业、华润三九、以岭药业、神威药业、同仁堂、天士力、太极集团或成最大赢家。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23年,我们国家医疗器械对美国市场的出口额同比下降19.2%,对日本市场的出口额同比下降26.2%,对德国市场的出口额同比下降40.8%,对英国市场的出口额同比下降46.1%……

  2024年第一季度,我们国家医疗器械对欧美日等成熟市场的出口额在前一年显而易见地下降的背景下,仍然呈现出增速放缓的趋势。其中,我们国家医疗器械对日本市场的出口额为8.29亿美元,同比下降9.56%;对美国市场的出口额为31.67亿美元,同比微涨1.18%。由此可见,近两年,我们国家医疗器械对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市场的出口明显下滑,增速趋缓。

  另一方面,我们国家医疗器械对中东等新兴市场的出口在飞速增长。阿联酋、土耳其、沙特阿拉伯是中东地区三大医疗器械市场。2024年第一季度,我们国家医疗器械对阿联酋的出口同比增长23.41%;对土耳其的出口同比增长9.68%;对沙特阿拉伯的出口同比增长8.34%。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第一季度,在我们国家医疗器械出口额增速排行榜(1亿美元以上市场)中,阿联酋、土耳其、沙特阿拉伯均排进前十,分列第一、第七、第八。

  对中东地区的出口额大涨,意味着慢慢的变多的医疗器械企业已将中东市场作为出海重要目的地,也代表着一批医疗器械企业已在中东市场成功站稳脚跟。那么,哪些企业在加速出海中东市场?哪些细分品类在中东市场卖的更好?国内企业在出海中东方面需要什么样的策略?

  例如,联影医疗旗下多款医学影像产品已进入中东地区的顶尖医院,如埃及四大医疗影像中心之一的Al Tahra影像中心、阿联酋和中东地区顶尖高端私立综合医院迪拜美国医院。

  就在今年初,阿联酋医疗科技公司Prepaire Labs还向联影医疗采购了一台高端PET/CT产品:UEXPLORER探索者(世界首台全景动态PET/CT)。这也成为了中东地区首台Total-body PET/CT扫描仪。

  此外,联影还与中东地区的诸多高端医疗机构达成合作,如沙特阿拉伯的大型医疗健康集团AI Mana、沙特第一家专门从事血液疾病和肿瘤治疗及诊断的医疗机构NBCC、全球6大癌症中心之一侯赛因国王癌症中心(KHCC)、阿联酋顶级私立医院American Hospital Dubai、沙特顶尖肿瘤中心I-ONE核医学与肿瘤中心等,合作内容包含系统安装、临床科研、人才培训等。

  联影之外,东软医疗也已为当地提供了数百台大型医疗设施,遍及阿尔及利亚、埃及、阿联酋等中东地区10余个国家;迈瑞医疗的医学影像产品也成功突破了阿联酋高端私立医疗集团NMC皇家医院、土耳其安卡拉TOP 3的大学医院哈西德佩大学医院等高端医院。

  不止如此,深图医学、祥生医疗、汕头超声等国内医学影像厂商也在加码中东市场。如深图医学考虑到当地人群的饮食结构和体型特征,在中东市场推出的深图RAD(S)系列双立柱DR产品,床面可称重300公斤,并将负重位膝关节拍摄流程进行了创新与简化。

  可以预见,随着慢慢的变多的国产厂商摸准中东市场的脉门,国产医学影像将在中东地区大幅度的提高市场占有率。

  2019年,阿联酋宣布启动全民基因组计划,目标是运用大规模人群基因组数据,为阿联酋人民建立可预测、可预防和个性化治疗的全民医疗卫生体系。同时,中东地区沙特、土耳其、以色列等国家也启动了基因组计划,对国民进行基因测序。另外,阿联酋、沙特、以色列等国家还在发展与基因检测高度相关的精准诊疗。

  毫无疑问,中东地区孕育了一个庞大的基因检测市场。而华大集团是第一批前往中东市场吃螃蟹的国内基因科技公司之一。2019年,阿联酋全民基因组计划实施,来自中国的华大集团参与合作实施与交付。此后,华大系企业加大了在中东地区的业务开展。

  例如,华大基因与沙特Al Faisaliah集团子公司Tibbiyah Holding合资成立独立临床实验室“Genalive”、参与建设“华大-ICBA沙漠生命联合实验室”,将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单基因遗传病携带者检测、新生儿疾病检测、遗传性肿瘤基因检测、传感染病检测等技术引入中东市场。

  另外,华大基因与中东地区最大的美国病理学家学会(CAP)认证实验室集团NRL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方面达成合作,旨在为中东地区提供世界领先的基因检测服务。据悉,NRL拥有三家自有实验室,还管理着多家大型私立医院的实验室及阿布扎比克利夫兰诊所、伦敦帝国学院糖尿病中心等多家阿联酋医疗机构。

  2024年,华大继续在中东市场快速的提升。年初,阿联酋医疗科技公司Prepaire Labs直接采购华大智造的“超级测序工厂”DNBSEQ-T20×2(简称“T20”)超高通量测序仪;同时,华大智造与阿联酋医疗科技公司Dante Labs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计划在中东地区建立客户体验中心。

  除了华大系企业,阅微基因也在中东市场拿下了大单。2021年,阅微基因与阿联酋迪拜公安总部签署创新合作协议,双方合作开发一款快速突变Y染色体检测试剂盒。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合作试剂盒已完成研发并转产,正式命名为 “Microreader™ 26 RM-Yplex ID system”。

  贝瑞基因、引正基因等企业也开始开拓中东市场。2023年,贝瑞基因与沙特阿拉伯公司Ajlan & Bros Medical Company合作成立合资公司。通过合资公司,贝瑞基因将把无创产前检测(NIPT)及其他基因检验测试产品引入沙特乃至中东市场。未来,双方还将陆续启动在当地建立基因检测实验室等项目。

  引正基因于2024年与沙特阿拉伯领先的基因组测序公司Anwa BioSciences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合作利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治疗基因相关疾病,首个项目为镰刀型细胞贫血病。未来,双方还将在开拓中东市场领域展开重要合作。

  随着慢慢的变多国内基因检测企业进入中东市场,预计国产基因检验测试产品及服务对中东市场的出口额将大幅增长。

  中东地区另一个被国内企业攻克的市场是IVD,且巧合的是多家国内IVD企业在2023年取得了更大突破。

  例如,2023年,阿布扎比向伊鸿健康采购一批智能检验设备,以提升医疗智能化水平。同时,伊鸿健康与阿联酋达成战略合作,筹备成立阿布扎比海外公司,并与阿布扎比卫生部及多家合作机构在医疗智能化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同年,迈瑞医疗的IVD业务在国际市场突破了450家全新高端客户,且超过110家现有高端客户采购了公司别的产品。其中,迈瑞与阿联酋一家全球级连锁实验室合作,成为其在沙特阿拉伯、卡塔尔、巴林和阿曼地区的独家血球供应商;迪拜顶级医院谢赫哈利法医学城综合医院、土耳其等多国教学医院或大型公立集中化医院均于2023年采购了迈瑞的IVD产品。

  此外,圣湘生物也在2023年中标了中东地区的多个重点项目,助力当地检验测试能力迅速增加,且其本土化的生产和服务也在加速推进。今年,圣湘生物还与沙特公司Al-Arab Medical Laboratories签约合作,双方将在传染病、公共卫生防控、肿瘤慢病等疾病精准诊疗管理方面开展长期全面合作。

  亚辉龙2023年也在中东地区取得较大增长。据了解,亚辉龙2023年海外市场新增化学发光仪器装机超684 台,同比增长500%。其中,在中东等地区的营收增长突出。

  值得一提的是,从全球IVD市场看,北美、西欧等地区虽然仍是IVD的主要市场,但其已处于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阶段。而以中国、俄罗斯、印度、中东等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则增长迅猛,且市场机会较大。目前来看,国内IVD企业仍值得前往中东市场一博。

  除了医学影像、基因检测及IVD,其他领域的器械企业也零星突破了中东市场。例如,土耳其某大型制药企业向新华医疗采购了两条全自动软袋大输液生产线及其配套设备;沙特TIJAN集团与威高集团签订业务合作协议,将销售威高集团的拳头产品。

  中东地区指从地中海东部南部到波斯湾沿岸的部分地区,包括除阿富汗外的西亚大部分与非洲的埃及、地处于俄罗斯边界的外高加索地区,约23个国家与地区,1500多万平方千米,4.9亿人口。

  在中东,沙特、阿联酋、土耳其是最大的三个医疗器械市场。目前,这些市场正在加速推动数字医疗、远程医疗,提升医疗领域的数字化。

  以沙特为例,沙特医疗部门为适应医疗卫生领域面临的新挑战,正在探索数字医疗服务方案,如沙特政府此前拨款1670亿里亚尔(约合445亿美元)支持医院私有化、改善医学教育和实现患者病历数字化;发布支持性政策,推动E-健康平台建设(包括电子病历、影像数据平台、放射信息系统、实验室数据系统、辅助诊断、人工智能、远程护理和医疗)。

  在此背景下,数字化水平较高的医疗产品在中东受到欢迎。例如,迈瑞医疗的医学影像设备搭配了“瑞影云++”,受到中东地区诸多高端医院的青睐,其“瑞影云++”也已在沙特等国家发挥作用。

  据悉,迈瑞医疗的“瑞影云++”结合人工智能、设备物联网、5G和云计算等新技术应用,提供了5G智能生态接入终端、产科云AI质控解决方案、云AI辅助教学解决方案,拓展了超声设备的应用边界,可满足多种用户的影像互联应用需求。

  其中,5G智能生态终端通过移动便携、即插即用的方式,为用户所带来实时远程影像体验;产科云AI质控解决方案利用云端智能实现规范化扫查辅助及实时影像质控,提升产筛超声的质控效率、一致性和准确性。“瑞影云++”还通过专业的医学影像远程培训方案,为当地基层医生提供创新培训模式。

  再如,微泰医疗在一次展会上就与中东地区多个合作方达成了多项合作,合作内容有糖尿病检测系统及数字化医疗解决方案。

  除了数字化,中东市场也在追求高端化医疗产品。据了解,沙特、阿联酋均属于发达国家,消费能力强,且在医疗旅游方面极为发达,因而对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有着极高的要求。同时,近两年,沙特与阿联酋均在加快公共医疗卫生设施建设,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此背景下,高端医疗器械在沙特与阿联酋市场受到欢迎。例如,东软医疗根据当地市场需求,向中东地区重点销售高端化产品,如NeuViz Epoch无极CT、NeuAngio 30C汉武DSA、NeuWise PET/CT苍穹之眼等高端医学影像设备。

  从采购方看,阿联酋医疗科技公司Prepaire Labs在今年2月份就先后采购了联影医疗的高端产品UEXPLORER探索者及华大智造的超高通量测序仪DNBSEQ-T20×2(简称T20)。

  据悉,uEXPLORER探索者是世界首台全景动态PET/CT,属于真正意义上的Total body PET/CT,首次实现了在一个床位完成从头到脚的全身扫描。性能方面,uEXPLORER探索者灵敏度提升近40倍,可将传统的20分钟检查缩短至1/40,最快能轻松实现全身30秒显像,最长可以在药物注射9个半衰期后仍能清晰显像,并且支持1/40-1/50放射性示踪剂给药剂量下的极低剂量成像。

  T20则是华大智造推出的一款高端超高通量测序仪,其每年可完成高达5万例人全基因组测序,创造了全球基因测序仪通量的新纪录;单例成本低于100美元,实现了更低的规模成本。T20的单次运行通量达42Tb(PE100)或72Tb(PE150),是常规超高通量测序仪的4.5倍至7倍。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中东地区三大医疗器械市场之一,土耳其与沙特、阿联酋市场的需求不同,其更倾向于具有价格上的优势的产品。

  最后一点,中东市场对本土化服务有较高的要求。2023年12月24日,沙特在销售、采购和项目管理岗位的本地化用工比例(沙化率)要求正式生效:医疗卫生专业本地化率为60%,医疗器械工程和技术专业本地化30%,医疗器械销售和引进专业本地化40%。另外,阿联酋、卡塔尔、科威特、阿曼、巴林、埃及等国家均发布政策鼓励本地化制造。

  此种背景下,东软医疗、新产业、圣湘生物、迈瑞医疗、联影医疗等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均开始加强在中东市场的本土化布局。其中,东软医疗在迪拜建立了服务中心、物流中心和备件库,覆盖销售、服务、物流、培训和市场等职能,员工本地化率超90%;新产业在沙特设立海外全资子公司,并通过招聘本土员工、申请产品流通许可证等举措,强化本地化运营能力。

  数字化、高端化、本土化,摸准中东地区市场需求的国内医疗器械企业赚翻了。不过,出海路上没有坦途,医疗器械企业出海中东,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风险,如地方法规特别的条件、本地人用工数量要求、ESG方面的高要求。同时,中东市场对合规和数据安全的要求也较高,需要有心出海中东市场的企业注意。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后来者也没法完全复制前行者的出海路。在出海上,各企业都需要根据目标市场的需求及自身产品特点走出一条独属于自身个人的路。唯一幸运的是,后来者们可以借鉴前人的经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

  越来越多的人正在使用ChatGPT诊断自己是不是患有疾病。Sam Altman表示,Thrive AI Health将使用AI来提供个性化的健康预测和评估,使人们更容易获得负担得起的、高质量的医疗保健。部分分析人士担心数据隐私与过度依赖AI的问题。

  Thrive AI Health是由OpenAI的CEO Sam Altman与赫芬顿邮报创始人Arianna Huffington共同创立的一家新公司,旨在利用AI的力量来改善人们的健康情况。该公司计划开发一种个性化的AI健康教练,能够给大家提供有关饮食、运动、睡眠和压力管理的建议。

  Sam Altman的目标雄心勃勃。在接受各个媒体采访时他称Thrive AI Health为「重建医疗保健系统中的“关键基础设施”」:

  如果成功,Thrive AI Health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降低患慢性病的风险,提高生活品质,并降低医疗保健成本。

  Sam Altman表示,他加入Huffington的决定部分源于他听到了一些人使用ChatGPT来诊断自己患有疾病的故事。“人们愿意与聊天机器人分享他们的个人隐私信息,即使这一些信息可能被永久存储。” 他认为,Thrive AI Health正可通过这一趋势来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Huffington认为,AI可提供个性化的建议,因为Thrive AI Health将按照每个用户的生物特征和健康数据生成“个性化的人工智能驱动的见解”,分发信息和提醒,以帮他们改善行为。她强调,这将比目前医疗系统提供的建议更有效,因为后者通常是笼统且不针对个人的。

  更重要的是,Thrive AI Health可以先帮助人们改变行为,从而改善他们的健康。“改变行为可能很困难,而Thrive AI Health能够给大家提供持续的动力和支持。”

  Altman和Huffington在采访中表示,Thrive AI Health可以弥补医疗保健系统的不足之处,例如缺乏可获得性和负担能力。他们指出,并非任何一个人都能获得合格的医疗专业技术人员的帮助,而AI健康教练能够给大家提供7天/24小时的建议,并且成本更低。

  那么,产品到底会是啥样子?由于Thrive AI Health的产品仍处于开发的早期阶段,Huffington并未详细描述其具体形式。但她表示,Thrive AI Health的平台将“通过种种可能的模式使用”。

  然而,部分分析人士对该公司的计划持怀疑态度。他们担心隐私问题,以及AI能否提供准确和有用的健康建议。此外,还有一些人士还批评了公司的炒作行为,认为该产品尚未经过验证,夸大了其潜在好处。

  在宣传一种根本不存在的营利性产品时援引美国昂贵、不公平的医疗基础设施是件很荒唐的事,因为它的创始人甚至都无法告诉我这是否会是一款应用程序。

  7月15日,国家医保局官网发文称,本月4-5日,国家医保局副局长施子海带队赴贵州、广西调研,当地考验查证基层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了解集采药品进基层、进药店和集采结算情况。

  施子海指出,积极鼓励引导集采药品进药店,创新探索药店参加集采的有效方式,持续扩大集采覆盖面。

  强调集采药品进药店是近一两年发生的变化。我国药品市场院端占主导,约7成左右,因此2018年集采政策施行以来主要面向公立医院,零售药店参与度并不高。随着集采政策常态化开展,院端药价已普遍降低,零售药店成为了药价治理的重点对象。

  今年5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加强区域协同 做好2024年医药集中采购提质扩面的通知》,文件指出要鼓励村卫生室、民营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参加集采。

  此后,集采药品进药店明显提速。上周,一份《江西省集采药品“三进”行动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在业内流传,直接将零售药店、村卫生室、民营医院作为主体开展集采药品“三进”行动,引导有关药品回归合理水平。江西省医保局日前已向媒体证实了文件真实性。

  健识局注意到,2023年之前各地推行“集采药进医保”基本是以地市为单位,省级为单位的还有河南、江苏、山东、新疆等地。今年,国家医保局已多次提及“加强零售药店管理和集采参与积极性”。

  一旦集采药大规模冲击院外渠道,不进集采的原研药等高价品种将受到严重冲击。

  医保部门的目标很明确,势必要引导零售药店的价格回到合理区间。6月初是线上线下比价,现在到了集采药。之前,已经有很多地市开展了试点。

  江西今年计划在全省推进集采药进药店,此前已经在本省萍乡市进行了试点,全市73家集采惠民药店,配备100多个集采药品,平均降价超过50%。

  健识局注意到,2023年来,云南蒙自和开远市、山西晋城等多地均已陆续开展集采药品进药店的试点工作。山西晋城市自去年10年开始落地实施,多数药店的集采药品品种已达到30个品种。山西晋城医保局表示,第二批集采药品进药店工作正在持续开展,预计年末药店集采药品品种可达到50个。

  这几年,进行较大范围集采药进药店试点的有江苏、河南、新疆、山东和江西,不过执行中略有差异。

  江苏是所有省内医保定点零售药店自愿参与。河南、山东仅是部分零售药店参与试点,之后逐步扩围。据披露,山东省内目前开了近5万家零售药店。去年8月,山东省首批集采药品进基层活动,覆盖了8488家零售药店,以及上万家村卫生室和200多家民营医院。216种国家集采、省级集采中选药品,每个市选取至少100种供选择。

  集采药进药店是必然,问题价格是怎么定?2019年9月,国家医保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扩大区域范围的实施建议》,其中提到:参与此次采购的医保定点零售药店,允许在中选价格基础上适当加价。

  药店不同于医院,属营利性质,因此医保部门对于药店集采药的定价有所松动。从现在执行的省份来看,河南、新疆允许药店加价,但加价率不能高于15%。江苏未明确具体数字,但只是鼓励药店“零差价”销售。山东、江西则实行了集采中选价、销售价格双标签公示药品价格,以保证药店加价合理。

  医保部门已经对药店集采药品的配备销售作出了约束。山西晋城医保局指出,医保部门将不定期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定点零售药店如果有不按规定设立集采药专柜等行为,会被取消销售集采药品资格。今年6月,新疆自治区在全区启动“医保集采药品示范店”授牌仪式,首批136家药店不仅需要严格执行集采药耗产品中选价,还要求配置达标,药店集采药品和国家谈判药品的配置率不低于20%或至少达到300个。

  江苏在集采药销售环节则明确,药店不得借销售带量采购中选药品搭售或捆绑销售其他药品,不得倒卖带量采购中选药品。

  这几年,因为集采政策的推进,公立医院的药品价格被压低。药店的高价药慢慢的被老百姓抛弃。如果能接上集采药品,虽然药价会被降低,但能吸引到客流增加销售额。江西省医保局披露,萍乡市医保局执行集采药进医保后,有73家药店销售量较大幅度增长,销售总额也稳步增长单日最高增长60%。

  大型连锁药店会是集采药进医保的最主要的受益方。从目前集采药进药店,受益方或许更多在规模大的连锁药店。连锁药店医保基金使用集中,更便于医保局管理,药店也自身更容易摊薄成本。医药零售巨头已经注意到了这一动向。2021年来,大参林、益丰药房、一心堂等都曾在年报中表示会重视全国集采的动向。

  但对于不参加集采、主要靠“院外渠道”的品种来说,集采药进药店会大大冲击产品的竞争力。老百姓买同一种药,集采药价格要比非集采药低很多,药店推广高价药和消费的人接受高价药的动力会大大减弱。

  集采政策常态化开展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今年6月初,国务院办公厅《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中,明确国家和省级集采药品将累计达到500个。持续扩大集采覆盖面是今年国家医保局的重点工作。

  集采药品数量持续增加,覆盖的市场范围同步扩围,集采非中选药品的市场空间或将进一步压缩。就目前的局势而言,零售药店及时入局,吃到集采政策的红利方为上策。

上一篇:【48812】根底医学院孟卓贤课题组《Diabetes》提醒染色质重塑因子BAF60b在感知养分和调控肝脏脂质代谢中的效果和机制

下一篇: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获得含聚氧丙烯醚阳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办法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