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癌症高发是洗洁精惹的祸?提醒:这5种洗洁精真的要少用


时间: 2024-07-08 00:50:15 |   作者: 产品中心

  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我国最新癌症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天新发癌症人数约为1.11万人,有近6600人死于癌症。排名前五的常见癌症,分别为肺癌、肠癌、胃癌、肝癌和女性乳腺癌。

  明明现在医疗技术越来越发达,生活水平慢慢的升高,大家的健康意识也慢慢变得强了,为什么癌症患者和因癌症死亡的人数却慢慢的变多呢?

  事实上,癌症的发生不仅仅和遗传、基因等有关,更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就比如我们大家常常会用到洗洁精,就被传出了致癌的传闻。

  最近几年,关于洗洁精致癌的消息慢慢的变多,闹得人心惶惶,以至于很多人宁愿锅碗可以不刷太干净,也不愿意用洗洁精。洗洁精难道真的会致癌吗?事实到底是什么?

  洗洁精主要由表面活性剂,比如十二烷基磺酸钠、脂肪醇醚硫酸钠等,以及香精和色素等成分构成。在这其中,洗洁精的主要风险成分是甲醛和表面活性剂。

  由于洗洁精属于“化学工业品”,再加上2014年国家的一次对洗洁精产品质量监督专项抽查,更是加重了人们的这种怀疑和担忧。

  当时的那项抽查涉及到28个省份,抽查结果为,产品合格率为93.6%。剩下的6.4%不合格产品,无一例外都是甲醛超标。

  大家都知道甲醛是致癌物,可想要致癌还要达到一定剂量。根据有关标准,A类洗涤剂中添加的甲醛含量须<0.05%,因此只要不超过这个标准,就不需要过多的担心致癌的问题。

  当然,总会有些不法商家为了更好的提高经济效益,压根不会管什么生产标准,就比如上面那6.4%的不合格产品。如果经常使用这种过量添加甲醛的洗洁精,健康风险自然是存在的。

  另外,还有人担心洗洁精成分残留的问题。因我们平时需要用洗洁精清洗餐具,然后又用餐具直接吃饭,洗洁精成分如果残留在餐具上,会不会致癌?

  其实,这里所说的洗洁精成分残留,主要指的是表面活性剂。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急性经口毒性试验》,表面活性剂属于低毒、实际无毒等级。

  一瓶500g的洗洁精,约含10-15%表面活性剂,一个体重为60kg的人,除非一次性喝掉一整瓶洗洁精,否则急性中毒死亡的几率基本上没有可能。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研究人员曾进行一项全国代表性的人口调查,包含了1098个随机数据。

  分析后得出,33%的人在接触到常见的芳香产品后,会出现偏头痛、头晕恶心、哮喘发作等症状。因此,研究人员认为这与芳香类产品会释放一系列有害的化学污染物有关。

  此外,浙江一男子在闻了浓缩洗洁精后,出现呼吸困难症状,导致休克,紧急送医后才抢救过来。他这种情况就属于过敏体质,一旦接触到浓郁、刺激性强的气味,就很容易出现过敏。

  这种洗洁精现在很少见了,但在部分偏远地区依然能够见到,由于价格实惠公道所以还是有着较大的市场。但这种洗洁精往往没有安全保障,且菌落总数和pH值都可能会超标。

  此前深圳消费者委员会就曾对10款常用洗洁精(5款为散装)进行仔细的检测,结果显示5款散装洗洁精中,其中一款菌落总数超标47倍,另外有2款pH值超标。

  正常情况下,洗洁精应该是均匀不分层且有透明度的,如果你发现洗洁体浑浊、分层或者有异味,那说明这样的产品很可能不符合规定标准或者已经变质了。

  这里有个概念必须声明一下,就是洗洁精中的表面活性剂本身就有杀菌功效,所以压根没有必要再额外添加杀菌成分的必要。如果哪款洗洁精宣称能杀菌,那很可能就是添加了三氯沙或烷基酚。

  其实洗洁精的利润不大,所以很少有人愿意制造假货。但洗洁精的配方最简单,仿制起来也很容易。因此有些不法商家为利益,还是有可能私自配制假洗洁精的。假洗洁精一般都存在重金属超标的现象,所以大家购买时还是要留个心眼。

  购买时注意看包装上是否有常规的产品信息,比如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使用说明、保质期、产品成分,以及国家标准(主要分为a类和b类,a类可以清洗食品,b类则只能清洗餐具)。

  植物性表面活性剂指的是从天然植物里提取的清洁成分,有着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都比较小。

  首先不要过量使用洗洁精,过量使用后残留的化学洗涤剂会导致人体血液中的钙离子浓度下降,血液钙化,产生疲劳感,甚至有可能影响肝脏的排毒功能。

  其次最好还是不要用手非间接接触洗洁精,如果长期直接用手接触洗洁精,有几率会使皮肤表面的保护性脂质被破坏,让皮肤变得干燥。最后,用洗洁精清洗完餐具后,尽量把餐具多冲洗几遍,防止洗洁精中的表面活性剂残留在餐具上。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上一篇:2022有机硅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下一篇:我校在可见光不对称催化范畴研讨获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