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7】有机硅:供需持续向好 行业稳步上行


时间: 2024-05-28 07:28:59 |   作者: 清洁类

  近年来,我国有机硅产业快速地发展,形成了以硅橡胶、硅油、硅树脂和功能性硅烷四大门类为主的重要化工产品体。据统计,2017年国内有机硅甲基硅氧烷总产能已达139.1万吨,产量预计为94万吨,消费量约89.5万吨,居全球首位,供需持续向好。受环保及原料价格持续上涨影响,2017年有机硅价格大大上涨,截至12月,二甲基环硅氧烷混合物(DMC)涨幅高达90%,行业景气稳步上行。

  1.甲基硅氧烷2009~2010年中国有机硅迎来扩产潮,随后行业连续6年产能过剩,国内市场需求不旺,价格近几年连续下滑,企业利润几乎为零,甚至亏损。2016年9月行业洗牌完成后迎景气反转,并持续到2017年。截至2017年,中国共有甲基硅氧烷生产企业13家,产能合计139.1万吨,产量预计达94.0万吨,同比分别增长4.5%和4.3%,行业平均开工率为67.6%,同比下滑0.2个百分点。2017年中国甲基硅氧烷生产企业情况见表1。

  预计2021年硅氧烷产能达170 万吨,产量125万吨,平均开工率73.5%,2002~2017年中国甲基硅氧烷生产状况及预测如图1。

  2017年,中国聚硅氧烷消费比例预测如图2所示,其中建筑、电子/家电、电力/新能源、医疗及个人护理、纺织服装、工业助剂等领域,分别占硅氧烷消费总量的24%、19%、17%、11.0%、9%和7%,日用品和交通领域分别占4%和2%,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中国经济转型的逐步推进,以及“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稳健实施,预计未来几年国内硅氧烷消费仍将保持在中等水平,2017~2021年期间年均增长6.0%,2021年消费量将达到118万吨。

  2. 功能性硅烷目前,中国慢慢的变成了世界最大的功能性硅烷生产、出口与消费国。2010-2016年由于产能扩张迅速,加上供给侧改革及环保等原因导致中小企业大面积关停,国内硅烷企业开工整体下滑,开工率从2006~2010年间的60%以上逐步降低到2010~2016年间的60%以下。2017年中国功能性硅烷有效总产能约37.3万吨,产量预计为22.8万吨,较2016年分别增长6.4%和12.8%,开工率提高3.4%。2002~2021年中国硅烷生产状况及预测图3。

  由于持续不断收紧的安全和环保限制,加之政府积极推动供给侧改革带来的影响,硅烷行业总体层面上大型化、一体化和区域化的特征逐渐明显。综合考虑目前在建拟建项目以及小装置淘汰的影响,企业开工率将有较为明显的提高。随着新能源汽车、复合材料和表面处理等新兴市场的逐步成熟,预计2021年中国硅烷总产能将达到40.8万吨,2016~2021年产能年均增长率预测为3.1%,增速明显降低;产量年均递增6.4%。

  功能性硅烷按用途可分为偶联剂和交联剂两大类,其中含硫硅烷偶联剂是产量最大的品种。目前我国已经变成全球重要的含硫硅烷偶联剂生产基地,形成了江西宏柏、荆州江汉等规模较大的生产企业。2017年我国含硫硅烷产量预计为7.1万吨,其中江西宏柏凭借其独特优势,上、下游实现了全产业链循环,环保设施和储备土地资源丰富;下游扩展新硅烷品种等系列产品,成为世界含硫硅烷的主要生产厂家。2017年中国主要硅烷交联剂企业情况分别见表2。

  2017年中国市场对硅烷的需求量预计达为14.8万吨。从下游市场来看,目前增长较快的市场依次为复合材料、涂料、金属表面处理和建筑防水,粘合剂及其他,2011~2017年中国硅烷消费结构如图4所示。

  3. 气相白炭黑经历了15年的发展,我国气相法二氧化硅行业出现了以富士特、宏柏、新安等年产能超过4000吨的企业。2017年,中国气相法二氧化硅产能11.78万吨,产量7.87万吨,表观消费量为7.0万吨,平均开工率为 66.8%,产量和表观消费量同比分别增加了11.5%和8.4%。

  气相白炭黑主要用于有机硅弹性体的补强,占其总消费量的60%以上;涂料油墨工业是第二大消费领域,占总消费量的10%左右;另外在非硅粘合剂/密封胶、化学机械抛光(CMP)行业,气相法二氧化硅应用也保持快速增长。此外,医药、塑料橡胶加工、食品、农业、蓄电池、化妆品、日化、造纸、润滑油等领域对气相法二氧化硅的需求也保持增长,有的甚至高速增长。2017年中国气相法二氧化硅消费总量预计为7.0万吨,同比增长8.3%,消费结构预测见图5。

  1. 供给侧改革促使市场复苏,产能集中度进一步提高2009年之后,在新建产能释放、经济危机两大因素的冲击下,有机硅行业一路步入低谷,市场在低位徘徊,经历了长达五年以上的调整。在国家实施“供给侧改革”后,随着去产能的逐步实现,行业集中度显著提高,下游市场首先复苏,也带动了有机硅行业回暖。

  2017年国内主要有机硅企业聚硅氧烷年产能总计为139.1万吨,前5家企业产能占比在62%左右,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具体来看,江浙地区产能较为集中,且已形成一定规模化生产,产能占据国内有机硅行业半壁江山。

  2. 价格重心整体上移,行业盈利面扩大2017年国内有机硅产能、产量皆呈现稳幅增长走势,受原料价格上涨及环保督查趋严影响。2017年8月开始,有机硅产品价格一路飙升,直到进入11月,价格才稳中有落,市场逐渐回归理性。12月初国内有机硅中间体DMC价格为29000元/吨,同比增幅高达90%。

  虽然成本同比上升明显,环保和安全压力导致开工率下行,目前行业盈利状况持续向好,在开企业绝大多数实现盈利。综合来看,行业正处于自2009年步入低谷以来最好的时段。

  3. 环保高压常态化,小型企业面临关停自2017年8月初第四轮环保核查启动以来,包括浙江、山东等有机硅大省在内的多个省区相继开展大检查。面对环保风暴,小型硅企无法承受高昂的环保支出,面临关停。环保核查今年已是第四轮,并逐渐趋严,且有成为常态之势,可以预见,未来还会有部分化企将被关停。但对大中型企业来说,虽然技术改造、环保设备、环保税等支出金额也增大,但是市场份额增加、利润提高所带来的收益,依然要大于环保支出。所以,对有机硅企业来说,要想生存,就必须及早做大做强。

  2017年由于市场盈利超出预期,部分单体企业均开始考虑扩大规模,抢占市场份额,原本已经计划退出的企业也在考虑重新进入甚至扩产,多晶硅、金属硅及矿业冶金巨头也有投资有机硅的倾向,特别是在低成本地区如新疆、内蒙。据统计,2018年我国至少有100万吨有机硅新增产能。其中包括新安迈图二期在建,投产后整体产能新增5万吨左右;新安在镇江新上20万吨的单体,2019年投产,总产能达到55万吨;其他的扩产计划如兴发18万吨扩40万吨,东岳扩40万吨,合盛四川10万吨扩18万吨(接近完成),合盛新疆新建20万吨;此外2014年因意外关停、并曾计划退出的三佳集团内蒙8万吨有机硅/5万吨金属硅装置已计划重启,正在寻求外部合作,该基地有机硅装置建成后未运行,金属硅运行多年,品质好,可满足20万吨有机硅单体需求,未来还有扩大空间,区位和成本有一定优势;蓝星星火此前规划在新项目二期继续上马20万吨装置。如果以上扩产实现一半,2019年市场就会重新过剩,如果全部实现,可能会需要大约5年才能消化这些新增产能。

  2009-2010年国内有机硅迎来扩产潮,随后行业连续6年产能过剩,2016年9月行业洗牌完成后迎景气反转,预计本轮行业景气持续至2019年,主要原因:(1)由于建筑领域仅占有机硅总需求的20%左右,地产投资增速下降对需求影响小,在电力及新能源、电子电器等领域拉动下,未来需求每年继续增长6%以上;(2)国内新增产能短时间内难以释放,因此供给紧张持续,新安、兴发等企业不断提升有机硅中间体自用比例,将进一步加剧供应紧张状态;(3)原料金属硅整体供大于求,随着未来两年大量新产能投放,价格有望回落至1.2万元/吨的历史均值,未来产业链利润将向中游偏移,单体企业有望维持较高毛利率。

  在我国有机硅产业未来发展过程中,一体化已经成为提高企业自身生存能力、降低综合运行成本的重要目标。从原料硅块、氯甲烷纵向延伸至硅橡胶、硅酮胶,横向扩展至各类有机硅分支产品,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主流趋势,产业链越完善,越能提高市场竞争力。新安化工、蓝星集团、合盛集团、江西宏柏等企业产品链日趋完善,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已经成为我国有机硅行业一体化程度最高的4家企业。企业如果不能向上下游延伸成为一体化或多元化企业,那么必须要在所在领域成为区域性、或细分行业性的龙头企业,稳定占据一部分中高端市场,从而减少单一原料供需波动对经营的压力。

  浙江新安化工集团拥有独特的有机硅-草甘膦联产的氯循环生产工艺,可将草甘膦生产中回收的氯甲烷作有机硅单体生产原料,从而降低了有机硅原料的生产成本。目前公司已建成从硅矿、硅粉、单体到下游制品的完整产业链,形成硅橡胶、硅油、硅树脂、硅烷、气相白炭黑5大系列产品,是中国产业链最健全、深加工能力最强的有机硅龙头企业。

  蓝星有机硅结合上游金属硅业务和下游的有机硅市场和应用开发的专业技术,生产了应用于不同市场领域的全方位有机硅系列产品,包括纸张离型涂层,纺织涂层,医疗保健,模具制造,汽车,航空航天和个人护理等。2017年蓝星有机硅正式加入埃肯公司。通过此次合并,星火有机硅将更名为埃肯有机硅,并纳入埃肯管理系统。作为埃肯增长战略的一部分,原先由中国蓝星集团直接管理的蓝星星火有机硅厂和永登硅材料厂并入埃肯集团。此举进一步拓展了埃肯的有机硅一体化产业链,囊括了从上游的金属硅和有机硅,到下游特种有机硅产品。

  合盛硅业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工业硅及有机硅等硅基新材料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是我国硅基新材料行业中业务链最完整、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公司在新疆石河子、鄯善、宁波、泸州拥有4个主要的生产基地,是世界最大的金属硅生产企业,也是国内唯一一家集金属硅、有机硅、多晶硅和白炭黑生产为一体的企业。2017年合盛硅业成功上市,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清了障碍。

  江西宏柏经过多年的业务扩展及生产链扩充,于2007年建立新的生产基地,并于2012年完成整个集团产业链的整合,形成从氯碱配套、基础硅粉生产、氯硅烷原料到硅烷偶联剂和气相白炭黑等完整的产业链,短短几年已成为国内硅烷行业产业链配套最为齐全的企业。

  中国硅氧烷净进口在最近10年经历了增长、下滑的变动。本世纪初以来,聚硅氧烷净进口量曾高达10余万吨,其后一路下滑,2015年中国成为聚硅氧烷的净出口国家。

  据海关数据显示,2017年1~10月,我国初级形状的聚硅氧烷(实物量)净出口量为7.6万吨,2016年同期净出口量为2.1万吨,同比涨幅高达261.9%,其中出口到韩国、美国及印度的数量约占总出口量的41%。

  目前美国经济复苏较为显著,欧洲、日本经济整体向好,东南亚、中东等地经济活跃,带动国外有机硅消费快速回暖;而本轮经济危机以来近8年时间,国外有机硅单体产能没有新建装置,还关停了部分小装置,市场供应能力不增反降。因此综合来看,国外有机硅市场供需存在矛盾,这给中国有机硅持续扩大的产能提供了现实的目标市场。

  从成本方面看,我国有机硅原料生产规模大,产业链条完备,生产要素供应充足,生产效率较高,原材料综合生产成本较欧美发达地区具有明显优势,未来出口量将继续呈逐年增加态势。中国也有望快速取代美国变成全球最主要的硅氧烷中间体出口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上一篇:理解长三角丨下一个“机遇之城”为什么是这里

下一篇: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获得含聚氧丙烯醚阳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办法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