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HICOOL组委会携环球网、和讯网、中国发展网等媒体走访了HICOOL 2021全球创业大赛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赛道的一等奖获奖项目:北京蓝晶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与联合发起人兼总裁李腾博士的现场交流,深入解析合成生物学分子与材料创新平台。
喝奶茶的吸管变成了特殊的PLA可降解材料,超市的塑料袋变成了可降解塑料PBAT,快餐店的一次性勺子也变成了环保材料,随着“限塑令”的实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可降解材料,慢慢的变成了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奶茶吸管所使用的PLA可降解塑料取材来源于生物质,具有较好的生物降解性,被认为是目前市面上最环保的塑料,然而事实上,PLA和 PBAT只能在工业堆肥的条件下降解。相较之下, PHA可以在海洋、土壤和淡水等自然环境中进行自发生物降解,可降解性能在三者中较优。由于PHA拥有非常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气体阻隔性、可自然降解性等,其在包装材料、组织工程材料、缓释材料、电学材料、农业、化妆品、以及医疗材料等领域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由于PHA的成本比较高,生产的基本工艺较为复杂,目前还处于市场起步阶段。
蓝晶微生物(Bluepha)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李腾认为,PHA材料具备两个优势,第一是PHA材料可在多种自然环境中自发降解,不会产生二次环境污染。第二是PHA是完全碳中和的材料,生产PHA的原料都是生物质的原料,不像传统塑料来自于石油。
针对PHA材料生产所带来的成本较贵的问题,李腾表示,“过去五年,我们从始至终致力于使用合成生物技术去优化微生物菌种,从而系统性地降低了PHA在工业化规模上的合成成本,给PHA材料的大规模应用创造了条件。”
据介绍,蓝晶微生物是全球第三、中国第一家明显降低PHA成本达到可规模化销售的公司,通过开发的PHA工业化生产技术,现已成功系统化地将PHA的生产所带来的成本降低,在万吨规模下PHA的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将持续降低至传统石化塑料的同等水平。
据蓝晶微生物方面提供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预计PHA在未来5年全球需求量将达100万吨(市场价值超60亿欧元),未来20年达到1,000万吨(市场价值约400亿欧元),而届时全球产能在十万吨量级。
面对强大的市场需求,PHA材料规模化量产成为当务之急。“近两年,我们从始至终在进行试量产,同时在建我们自己的工厂,我们的第一个大规模量产的工厂明年就可以投产了。产能方面,我们一期规划了5000吨的年产能,未来5年的时间内,我们的年产能会有大约10万吨。”李腾说道。
除PHA生物可降解材料之外,李腾计划带领蓝晶微生物开拓更多的产品线,辐射材料、消费品、医疗健康、电子电气等更多领域。
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10月,蓝晶微生物正式成立,致力于设计、开发、制造和销售新型生物基分子和材料,这中间还包括在所有自然环境中均可自发完全降解的生物材料PHA、可有效缓解焦虑的功能饮料成分、补偿人体常见代谢缺陷的新型功能益生菌、医美及美妆赛道功能成分等,从而帮助消费品、医疗保健、农业环保和电子电气等众多行业的B端头部客户在行业内开展差异化竞争。
截至2021年8月,蓝晶微生物先后完成了总额近7亿人民币的融资,投资方包括高瓴创投、光速中国、碧桂园创投、峰瑞资本、中关村发展集团等知名机构。9月,蓝晶生物获“HICOOL 2021全球创业大赛”一等奖。HICOOL全球创业大赛是以海内外人才创业大赛为主体的综合性国际人才活动,通过两年来的成功运作与积累,已累计吸引全球84个国家和地区创新项目6044个,汇聚顶尖创业人才8162名。据官方透露,HICOOL 2022年新一季赛事招募也将于近期全面启动。
蓝晶微生物总裁李腾:公司成功明显降低PHA成本 预计将实现年产能10万吨
合成生物学是21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是通过基因测序、基因编辑和基因合成技术,创建全新的生物系统乃至生命体。在全球“减碳”目标下,使用可持续性原材料替代不可持续性原材料是大势所趋,而合成生物学所用的原材料以生物质为主,具备可再生性、完全可降解性等优点,有很广阔的市场空间。
麦肯锡认为,未来20年内,全球经济中高达60%的物质可以用生物法生产,预计到2025年,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的经济影响将达到1000 亿美元。据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数据,2018年全球合成生物学市场空间已达到49.6亿美元,预计至2027年将超过400亿美元(2600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年增长率为26.3%。
东方证券称,合成生物学是面向未来的行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基石。虽然目前合成生物学在总生产规模中占比很小,但已确定进入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期,未来甚至有可能颠覆许多现有行业,很值得关注。
华安证券称,从产业链布局的角度来看,合成生物学的企业能分为两类:一类是实现从基因编辑到产品落地的全产业链公司,既有合成生物学技术储备,又有市场化产品落地;另一类是以服务为主,提供基因编辑和细胞工厂的研发型公司,业务以提供合成生物学技术上的支持为主,产品以代工厂生产为主。从盈利模式来看,全产业链布局的公司中短期内有望通过替代化学法更快实现盈利。
蓝晶微生物就属于前者。据了解,蓝晶微生物成立于2016年10月,是一家基于合成生物技术进行分子和材料创新的企业,公司致力于设计、开发、制造和销售新型生物基分子和材料,这中间还包括在所有自然环境中均可自发完全降解的生物材料PHA,成为全世界第三、中国第一家明显降低PHA成本达到可规模化销售的公司。
PHA(聚羟基脂肪酸酯)是天然微生物合成的一种新材料,拥有绿色低碳的全生命周期和不亚于传统石化塑料的性能。欧美中日各国均对石油基塑料用于包装和消费品采取日趋严苛的监管政策,PHA 是唯一一种可以在土壤、淡水、海水环境中自发降解的生物塑料,且通过了欧盟、美国和日本海洋降解认证,被认为是解决塑料污染的终极方案。
蓝晶微生物联合发起人兼总裁李腾表示,PHA解决了碳循环和白色污染的问题,兼具了社会效应与经济价值,具有拥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场景,包括添加剂、水性涂料、纤维、细丝、薄膜、热熔胶和注塑制品等。在一些难以回收的场景,例如吸管等一次性塑料餐具、纸塑复合包装材料中的塑料淋膜、美妆个人护理产品中的功能组分(塑料微颗粒)等,使用PHA进行替换后可直接在自然环境被完全自发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
但由于PHA在原料成本、生产能耗和提取加工等三个方面需要耗费高于传统石化塑料的 4 ~ 9 倍的成本,这严重限制了PHA的大规模生产和应用。
李腾介绍,蓝晶微生物从成立之初就选定以PHA实现产业化作为突破方向,公司花费5年时间,开发的PHA工业化生产技术已成功系统化地将PHA的生产所带来的成本降低,在万吨规模下PHA的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将持续降低至传统石化塑料的同等水平。
李腾称,蓝晶微生物自主建立的工厂明年可以投产,一期规划了5000吨的年产能,预计未来5年会有10万吨的年产能。
在成功实现PHA的商业化量产之后,蓝晶微生物还会持续推进新研发管线的产业化落地。李腾表示,公司储备了数十种新型分子和材料产品研制管线,覆盖的应用场景包括环保、医疗健康、美妆消费和创新食品等领域,从而帮助众多行业的B端头部客户在行业内开展差异化竞争。
谈及蓝晶的未来发展目标,李腾称希望能在2050年的时候能影响世界大概一半的人口,用蓝晶的产品服务大概50亿人。
公开资料显示,至今年8月,蓝晶微生物先后完成了总额近7亿人民币的融资,投资方包括高瓴创投、光速中国、碧桂园创投、峰瑞资本、中关村(000931,股吧)发展集团等知名机构。此外,蓝晶微生物今年9月获得HICOOL 2021全球创业大赛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赛道一等奖。HICOOL全球创业大赛是以海内外人才创业大赛为主体的综合性国际人才活动,两年已累计吸引全球84个国家和地区创新项目6044个。
现代生活中有什么是我们离不开的呢?手机?WIFI?还有一样你可能不会立即想到、但是堪称全能的产品也是与我们分不开的——塑料。常见的包括:商场购物袋、食品塑料袋、饮料瓶、一次性餐具、插座等等,容易被忽略的包括:衣服中的人造纤维、电线外层包裹着的绝缘层、吸尘器、空调、微波炉、汽车内饰、包括手机上的贴膜、手机里面的电子元件等都大量用到了塑料......事实上,可以说地球上绝大部分人都是被塑料包围的人!
在人类世界中,塑料是无处不在的,“塑料”二字总和白色污染联系在一起,然而在专家看来,塑料本身并非污染物,其危害在于以不可降解的方式持续存在环境之中。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18年的一份报告称,全世界总计生产的90亿吨塑料制品中,被循环利用的只有9%,另外约12%被焚烧,其余79%最终堆积在垃圾填埋场或进入自然环境中。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体改所副研究员、副处长张德元指出,塑料污染的本质是不可降解的塑料垃圾泄漏到土壤、水体等自然环境中带来视觉污染、土壤破坏、微塑料等环境危害。他指出,塑料污染治理的核心是筑牢塑料向环境泄漏的坚固“堤坝”。
2020年1月,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逐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限塑令”进一步升级为“禁塑令”,意味着国家对于塑料污染的可降解工作更为重视。
据国家统计局和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我们的祖国塑料制品生产量高达8184万吨左右,约占全世界塑料制品需求量的1/4。与此同时,2019年我国生物降解塑料消费量仅为52万吨,参照欧洲生物塑料行业协会的数据信息,我国生物可降解塑料消费量全世界占比例仅为4.6%,明显低于世界中等水准。由此可见当下我国的可降解塑料行业仍处在导入期。
从我国可降解塑料产业的发展来看,历时多年已经经历了多次技术革新。现如今,我国的可降解塑料产业从此前的光降解塑料、淀粉添加型降解塑料发展成当下的可以全面降解的生物可降解塑料。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表示:“可降解塑料产业是一门新兴起的产业,可以极大地降低环保成本,更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上市公司应该紧抓机遇,早日对市场进行布局,尽快形成替代产业,增加公司的盈利水平。”
2021 年8 月,国内合成生物学赛道领跑者蓝晶微生物(Bluepha)宣布完成由多家知名投资机构主导的 4.3 亿人民币 B2 轮融资,B 系列融资总额已超过 6 亿人民币。其联合创始人张浩千博士、李腾博士分别毕业于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拥有多学科交叉研究背景。此外,蓝晶微生物今年9月获得HICOOL 2021全球创业大赛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赛道一等奖。HICOOL全球创业大赛是以海内外人才创业大赛为主体的综合性国际人才活动,两年已累计吸引全球84个国家和地区创新项目6044个。
李腾表示,他们已完成了生物可降解材料PHA(聚羟基脂肪酸酯)的工业化生产技术,系统化降低了PHA的生产所带来的成本。“PHA的成本还有望实现逐步降低,逼近聚乙烯等目前常用塑料。目前采购的主要客户是食品和消费品行业的世界500强企业。”
生物可降解塑料是新型降解塑料中的一种,在自然环境中可以降解成无害物质,生物基塑料能够大大减少人类对于石油的依赖,不会造成大气中CO2净增加。据李腾介绍,PHA是由微生物合成的天然高分子基材料,完全由微生物合成,是一种环境友好型材料。PHA具有材料多变性、非线性光学性能、压电性能、气体阻隔性能、热塑性、生物可降解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特点。自然界中的许多微生物中都含有PHA水解酶,它们能将PHA水解为水溶性低聚物和单体,然后利用这些产物作为细胞内的营养的东西,非常环保且高效。因此,PHA能够说是生物可降解塑料中最有潜力的一种。
李腾表示,“可持续发展是全球统一的诉求,我国也从最开始的‘禁止洋垃圾’逐渐上升到‘禁塑令’,再到去年我国政府提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能够正常的看到环保塑料这一领域非常有价值。”
合成生物学包含的领域非常大,对于为什么选择PHA而不是其他方向,张浩千直言,选品是合成生物学创业很重要的内容。怎么去确定一个选品的好坏呢?首先,它的市场需求必须是稳定的,至少在10年的尺度上有一个不变量去驱动它的市场需求。否则,研发出来产品后,它的生命周期已经过了。其次,它的市场需求要足够大,否则这件事就不值得去花大的代价去做。第三,它最好在未来有持续的增量。
基于此,选品要有一定的存量市场,且市场增量比较大,而且能在10年的尺度上稳定增长。PHA显然是符合这些条件的。从大环境来说,在“碳中和”或环保上,中、美、欧罕见地达成了共识。这让PHA在很长的时间尺度上有充足大的市场。我们算了一下PHA的市场规模差不多是1.5万亿,在这样一个大的市场里,哪怕只满足1%的需求,也将是150亿的规模。
随着政府对塑料污染的重视程度不断的提高,我国可降解塑料产业迎来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各种类型的产品较为齐全。中国化工信息中心高级咨询顾问孙楠表示,2020年全球生物降解塑料主要使用在于包装材料、农膜和纺织领域,包装领域(包括软包装和硬包装)为其最重要的应用领域。据了解,除此之外还有3D打印、农用地膜、汽车工业、耐用塑料餐具、泡沫制品、电子电器等。
但是目前,我国可降解塑料产业分布较为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同时由于前期政策执行没有到达预期,致使产能利用率较低,企业投入研发的意愿较低。这导致我国可降解塑料的生产所带来的成本较高,对市场化替代传统塑料形成较大阻碍。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在今年举办的《2021可降解材料产融峰会》上提出,生物基和可降解材料作为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年来全球重视和研发的重点。但要注意四方面问题,一是生物基和可降解材料的产业化受技术与创新的制约;二是生物基化学品和可降解材料,目前经济上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不多;三是生物基化学品和可降解材料原料的制约瓶颈明显;四是可降解材料只能部分代替化石原料的合成材料,解决塑料污染也不可能完全依靠可降解材料。
“助推可降解材料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一切问题的解决关键是创新。通过创新解决技术不成熟的问题,通过创新解决工程化产业化的问题,通过创新解决经济性和竞争力的问题。”傅向表示。
“可降解塑料产品,从字面意思理解,一种是可完全降解的,即全生物降解塑料产品,在180天内便可全部生物降解。一种是只能部分降解的,废弃后依然会对环境能够造成污染。” 浙江理工大学特聘教授余厚咏表示,标准不明晰,这让不少商家打起了“擦边球”。
张浩千则表示,中国在合成生物学方面最大的问题是人才不足。其中一个原因是优秀归国人才的第一选择往往是科研院所,这既有历史惯性,也有现实因素,目前国内整个生物技术产业界还没条件开出比学术界短期综合收益更高的offer。
“在我看来,中国企业如果在创新这件事情上能做到及格,那么就能在产业上发挥巨大优势。全世界的发酵产能七成在中国,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我们有非常完整的人才和工业基础设施。这是中国企业的一个优势,应该利用起来。”张浩千说到。
余厚咏也表示,以目前可降解塑料行业里认可度较高的原料聚乳酸(PLA)为例,其工艺流程中的核心技术仍待突破,生产产能大多分布在在海外。他建议,企业应积极和科研机构、高校、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等合作,从技术角度满足那群消费的人对替代产品质量的期待。
“在国家政策之下,不可降解和绿色环保已经是塑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了。”重庆市塑料行业协会秘书长刘汉龙认为。“循环经济是我们塑料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不仅仅是塑料产业本身,法律对塑料生产有关标准与运行机制、政府对塑料回收利用的相关措施、企业的创新能力、社会对可降解塑料的接受度,都将成为塑料产业新的挑战。”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