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深加工乳制品市场正在逐步扩大,其中淡奶业也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受到饮食结构改变的影响,含淡奶油食品逐渐被市场青睐,淡奶油的需求正在增长,近年来甜品烘焙、新茶饮、咖啡行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也为淡奶油的市场扩张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目前布局淡奶油的品牌众多,雀巢(Nestle)、爱乐薇(Elle&Vire)、安佳(Anchor)、总统(President)、妙可蓝多、伊利等众多品牌都有相关这类的产品的推出。淡奶油的行业竞争也日趋激烈,产品比拼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产品口感、打发条件、脂肪含量、产品稳定性、动物基与植物基等多个角度都是淡奶油的竞争点。
使用淡奶油制作甜品、茶饮等产品时大多逃不开打发这一步骤,淡奶油中富含脂肪,在未进行打发之前,其中的脂肪和水处于一种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状态,而淡奶油的打发实际上的意思就是脂肪的乳化效果。淡奶油中的脂肪球是被脂肪球膜包裹着的,在进行搅打时,脂肪球膜被破坏,里面的脂肪流出与其他脂肪互相碰撞凝结形成晶体,同时包裹住搅打进去的空气,使淡奶油体积膨胀,由液态转变为泡沫状。
在淡奶油的打发过程中,脂肪球形成晶体这一步骤是至关重要的,泡沫结构为淡奶油提供了良好的质地和口感,为其多样化的应用打下良好基础。查看市场中的淡奶油产品能发现,大多产品都标注着低温保存,不少产品还会明确需要2℃-8℃冷藏保存,并提示在开启后三天或48小时内使用完,保持冷藏、请勿冷冻等注意事项。
这是因为低温度的环境有助于脂肪球形成晶体,淡奶油中的脂肪分子在低温度的环境中运动减缓,更容易聚集形成晶体结构,有利于淡奶油的打发。打发状态影响着后续操作的稳定性,适当的打发状态可以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保证淡奶油的质地和口感。三天或48小时用完则是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口感变化或变质,如果将淡奶油冷冻保存,温度骤变则会出现水油分离的现象,影响后续的使用。
随着奶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市场上涌现出众多淡奶油产品,不一样的品牌在原料选取、产品配方、生产的基本工艺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脂肪球形成晶体的效率和打发性能也不同,打发后状态的稳定性也不同。品牌想要打造产品的优点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需要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探索新的生产的基本工艺和配方,为市场提供更优质的产品。目前已经有部分品牌通过生产的基本工艺的改进提高淡奶油的脂肪含量,来提升淡奶油打发的稳定性。
奶油能够准确的通过脂肪含量划分为淡奶油和重奶油,重奶油的脂肪含量普遍高于36%,淡奶油的脂肪含量普遍接近35%。依据《GB19646-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稀奶油、奶油和无水奶油》规定,稀奶油的脂肪含量需≥10%,在美国市场中,将淡奶油的脂肪含量定义为18%-30%,目前市场中常见的淡奶油产品脂肪含量普遍在35%左右。
脂肪含量是影响奶油打发的主要的因素,一般来说,脂肪含量越高,淡奶油中的乳脂肪颗粒就越多,从而更容易形成稳定的泡沫结构,实现良好的打发效果。所以为了易打发的卖点,不少品牌在产品的脂肪含量方面做改进提升,宣称其淡奶油产品的脂肪含量接近36%。
相关产品之间的脂肪含量竞争也较为激烈,众品牌大多都在向接近36%的脂肪含量努力,但具体的数值差距不大。查看市场中的几款淡奶油产品,脂肪含量分别为35%、35.1%、35.5%,其中某品牌还在宣称“轻松打发、细腻顺滑”。各品牌通过提高脂肪含量为产品打造易打发的产品卖点,意在满足烘焙、甜点等食品制作中对淡奶油打发性能的高要求,提升产品竞争力,吸引更加多的市场关注度。
随着食品市场对健康、营养方面的关注度提升,淡奶油产品的竞争也不仅仅体现在脂肪含量的竞争上,不少品牌在通过改进生产的基本工艺来提高脂肪含量的同时,还在产品中减少了糖分的添加,为产品增添健康属性。市场中有不少淡奶油的配料表不含白砂糖,还有部分品牌将产品配料进一步简化,只包含稀奶油和卡拉胶。糖分的减少会对产品的口感造成一定影响,不过由于淡奶油在打发过程中需要额外添加糖,所以产品配料中不含糖对于最终食用口感的影响在可控范围内。
淡奶油的打发和保持对温度十分敏感,容易受到外因的影响,除了提高脂肪含量来提高打发效率,不少品牌还会在淡奶油中加入例如瓜尔胶、卡拉胶、黄原胶、吉利丁等胶质来提高稳定性。胶质的加入可以与淡奶油中的蛋白质反应起乳化作用,使乳化液稳定,起到增稠稳定的作用。
从电商平台中查看不一样的品牌淡奶油的配料表,大多包含用来帮助打发的成分,某品牌的淡奶油配料表中包含单、双甘油脂肪酸酯、乳酸脂肪酸甘油酯、微晶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磷酸强二钠等等多种可以起乳化作用,当做稳定剂的成分,另一品牌较为简洁的配料表中也包含卡拉胶。这种类型的添加剂能加强淡奶油产品的稳定性,能够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保证其在储存和运送过程中的产品形态。
但是胶质的加入依然具有局限性,胶质可能会影响淡奶油的质地和口感,使淡奶油的质地变得过于黏稠,失去轻盈的口感,不利于后续烘焙、甜点等食品的制作。除此之外还可能会影响淡奶油的发泡性,虽然胶质能够增强乳化液的稳定性,但同时也可能抑制泡沫的形成和膨胀,进而影响淡奶油在打发过程中的蓬松度和体积。
相关品牌在淡奶油中的胶质等稳定剂的添加时还需要注重添加剂量,在提高稳定性的同时保证产品口感,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选择正真适合的胶质种类和添加量,尽可能减少对口感和发泡性的影响。相关品牌也能够准确的通过产品不同的稳定性进行差异化的产品定位,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和消费群体制定相应的产品营销策略。
淡奶油也分为植物基和动物基,这两类产品从整体价盘、口感、稳定性、产品形象等都有着一定的差异。根据智研咨询发布的淡奶业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淡奶业市场规模达161.22亿元,由于中国奶油消费市场长期以植物性奶油为主,因此中国植物性淡奶油占比较大,高达79.21%。在饮食业健康趋势的影响下,市场更倾向于选择具有口感和健康优势的动物基淡奶油,近两年动物奶油的发展形态趋势比植物奶油更强劲,产量也在迅速增长。
对比市场中的同一品牌的两款动物基与植物基淡奶油产品,动物基淡奶油的主要配料为生牛乳和无水奶油,净含量250g售价为14.9元,平均59.6元/L;植物基淡奶油的配料虽然也含生牛乳,但还添加了水、植物油、脱脂乳粉等,净含量1L售价为27.9元。动物基淡奶油由于原料来源和生产所带来的成本等因素,通常价格较高,植物基淡奶油在价格上更具优势。
动物基淡奶油以其天然的乳脂香气和细腻的口感著称,富有丰富的乳脂肪,能够赋予食品丰富的口感和层次。相比之下植物基淡奶油虽然在口感上不断追求接近动物基淡奶油,但由于其原料和生产的基本工艺的限制,其产品在口感上与动物基淡奶油任旧存在差距。
动物基淡奶油和植物基淡奶油的产品稳定性也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动物基淡奶油容易受到温度等外因的影响,在使用动物基淡奶油时,需要严控储存和运输温度,而植物基淡奶油则具有更好的稳定性。由于动物基淡奶油来源于牛奶等天然原料,不含人工添加物,为其产品树立了天然健康的形象,符合现代食品市场对健康、天然食品的需求。而植物基淡奶油中的氢化植物油会产生反式脂肪酸,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这一特点在产品形象方面会为其产品减分。
上游原料商和解决方案供应商在下游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上游原料是整个产业链的基础,作为行业的引导者,上游原料商能够推动下游市场的发展。在淡奶业中,上游原料商和供应商不仅提供淡奶油生产所需的原料,还能够最终靠研发技术、方案创新等方式提供多样化的原料选择,因B端客户对于原料的口感、稳定性、成本等方面有不一样的需求,所以要上游供应商具备前瞻眼光和强大的研发实力。
近年来烘焙、新茶饮、咖啡等行业的兴起和扩大为淡奶油提供了广阔的B端市场。艾媒咨询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烘焙饮食业相关企业注册量为29345家,预计中国烘焙饮食业市场规模在2025年将达到3308.6亿。2024年中国新茶饮行业增长洞察与品牌策略显示,2022年中国现制茶饮市场规模达到2939亿元人民币,2022年12月在业新茶饮门店总数达到48.6万家。
淡奶油作为烘焙、新茶饮等产业的重要原材料之一,相关市场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促进了淡奶油消费的增长,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淡奶油产量和需求量分别达到了56.16万吨和67.98万吨。在淡奶油需求量增加的同时,对于品质、稳定性、产品储存等方面的要求也在提高。
所以对于主要是针对B端售卖的淡奶油而言,解决方案是企业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的重要卖点。生产商需要进一步探索B端客户的业务模式和产品特点,同时提升自身的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生产商可以从淡奶油产品的打发、稳定性或者从产品的保存、运输等方面入手,进行生产的基本工艺的升级或差异化的方案制定。除此之外,供应商还需注意优质的解决方案还应包含优质的售后服务。
认知&浅评:淡奶油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脂肪含量、产品形象、价格策略、口感与稳定性以及针对B端市场的定制化解决方案等多个角度比拼体现出这一市场的丰富性,不一样的品牌间的产品比拼也推动着这一行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上游供应商要一直在品质方面做提升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中得到长远发展。